IMG_7152.JPG

這期商業周刊(1597, 20186)又對政府的KPI檢視了一番,結論是需要打掉重練。類似像KPI這種管理手法,許多公司推行過,有的可以生根發芽,開花結果,發揮該有的效益;有的公司只是曇花一現,有的則不了了之,有的靈肉分離聊備一格,有的則是煙消雲散彷如一場噩夢。

有效果的公司,會持續進行並做改善;沒有發揮效益的公司,常就歸咎於管理手法有問題。同樣的管理作為,為何在不同的公司內推行,卻有不同的結果呢?其實主要關鍵就在於組織內主管與部屬管理技能的成熟度。

情境領導(Situational Leadership)的理論建議領導方式要按照部屬的成熟度,分成命令指示型(Directing),教練指導型(Coaching),支持型(Supporting),授權型(Delegating),等四種方式來進行。我覺得任何組織在導入各種管理活動時,公司也應該評估主管與員工的工作能力與工作意願的層次,採取不同的導入方式,而非一成不變。

我曾在一家引擎外殼鑄造廠推行5S(整理整頓清潔清掃教養),結果在倉庫就碰到抗拒。因為倉管人員認為是因為成品太多了,所以怎麼整理整頓,都無法解決空間不足的問題。倉儲主管認為除非再給倉庫空間,否則5S這方法根本行不通。部屬這種不想配合的態度,加上主管也不敢大力要求業務單位處理成品,所以不只是5S無法導入,其他改善措施也都無法導入,導致企業就一直在原地踏步。

台塑企業早期其實也推行許多的管理手法,但也不是一開始就完整,許多作法一開始也是修修改改,但經過各單位派出人手,開會討論,追根究柢找出根因,越做就越完備。因此縱使從熟悉的石化業跨足到陌生的醫療業,許多管理作業規範有的可以複製,有的還是需要重新建立,但是少有抗拒,因為王董事長強調的是製造技術可以用錢買得到,管理技術用錢買不到,所以公司上下願意投入心思,認真思考每一步驟,而在這討論的過程,各單位的專責人員全程參與,大家群策群力,不僅修訂出較為完善的制度,過程中參與討論的各單位代表人員,同時也了解了跨單位的作業問題與困難,因此一次次的討論會,其實都是在一次次的員工訓練活動,間接培養經營管理的人才。

一般導入成效不佳的公司,共同的現象就是,主管多數想一步登天,認為管理可以直接抄襲;而部屬更是希望不要用大腦,一個命令一個動作,每天可以準時下班最重要;因此公司內部對不熟悉的作業規範及手法,最快速的方式,就是找老師來上課或是請顧問來輔導,尤其上完課後,最好能提供現成的作業辦法及表格可以直接改用或套用;公司主管與部屬都不想花時間,不把管理當成公司與自己必要的技能,管理能力自然無法精進。

因此就會陷入:工廠本來就是髒亂的地方,所以有無5S無所謂;客戶訂單本來就忽高忽低,所以銷售預測正確與否無所謂;預算本來就是預估值,出現偏差很正常;不然就是對新穎的名詞有興趣,如大數據管理,雲端儲存,資料區塊鍊,工業4.0等,完全是捨本逐末。

         商業週刊認為政府的KPI應該要打掉重練。我覺得當組織內的主管與部屬過往的管理成熟度不足時,組織有時間舉辦團康活動,卻沒時間要求人員投入學習,其實才是最嚴重的問題

arrow
arrow

    陳漢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