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image100           部屬對主管的滿意度不高,幾乎是普遍的現象,也是許多員工離職的主原,主管幾乎每天與每個人共同工作,但為何會對主管不滿呢,我覺得其中一個主要原因是,對主管期望過高。

許多人認為主管就應該是比自己更厲害,不然怎麼能來領導部門或公司,交辦工作呢?但仔細一想除非這主管以前是做與你相同的工作內容,不然他怎麼可能比你更了解你的工作呢?尤其主管管轄的人員至少超過一人以上,他不可能樣樣都比每個人精通,尤其是越高階的主管,越不可能在工作技能上,比得上每一個人;所以認為主管應該比自己更厲害,絕對是把主管神化了。彼得原理(The Peter Principle)不是說了嗎?在一個組織中,每個人終將被晉升到他所不能勝任的職位。

因此主管這個不懂,那個不知道,是必然的現象,部屬最該擔心的應該是主管無知卻不自知,還假裝自己無所不知,那才是組織最大的災難;因此員工要向上管理,第一件事就是先把主管當白痴。要管理一個白癡或傻瓜,你應該執行以下四步驟:

一是站在部門主管的角度來思考事情。也就是要思考部門主管的功能與被賦予的工作任務,了解現有的問題與績效目標,以及可以改善的地方;因此你可以主動去做許多應做未做之事,譬如擬定部門或公司的願景與策略、部門簡介或外部網頁內容的製作、部門知識文件整理與專案活動紀錄、部門作業規範與標準、產業新技術介紹、競爭者及其產品動態,甚至參加外部所辦各項認證與競賽,這些都是培養自己用更全面的高度,創造自己的工作廣度與價值。

一般部屬大多不知要站在主管的角度思考,更多的是被動的坐等主管的指示,對工作不願主動承擔更多的責任;因此主管只要不交代新工作,或是沒有接到外部的新需求,便像公務人員一樣尸位素餐,或像守株待兔的農夫,坐以待「幣」,主管對你沒有印象,自己要到外面找工作CP值也不高,哪有競爭力?

二是提供個人專業的建議,針對部門的現況要能主動提供改善方案,並分析優缺點,讓主管了解及選擇;主管決定後,就全力支持,並向團隊說明作法;主管若對方案不做決定,也要適度的加以跟催,不要因此喪失實施的時機。

而要與主管溝通自己的建議時,除考量內容的完整性,邏輯性外,更要注意主管的人際與行事風格特質,即一般所謂的獅子,孔雀,無尾熊或貓頭鷹(DISC);面對不同風格類型的人,你必須選擇他喜歡的風格做溝通。白手起家自己創業,或是業務、生產出身的老闆大都喜歡口頭報告,不想細聽說明,因此講重點說效益,老闆的決策速度會快些;而到過國外唸書或研發、財務出身的老闆,偏愛詳細的分析,提供的方案不能只有一個,要讓老闆可以選擇,並附上各案優缺點。因此當你提建議時,須了解自己與主管各自的風格特質,才不會因老闆的決策速度與方式,讓自己覺得有所挫折,降低自己再提建議的熱情與耐心。

三是定期回報工作進度與可能的風險。不管前兩項有無做到,部屬的向上管理,都應該定期把自己在做的事,主動回報進度給主管,最簡單的作法就是每周繳交個人工作周報。除了把自己每周做什麼事寫出之外,還要把進度與效益告訴主管,不然也只是流水帳;而對工作所遭遇的問題與困難更需提出,對可能的風險如資源可能增加,進度可能落後,預算可能不足等風險也要事先預報,不要自己悶不吭聲的埋頭苦幹,全天下絕對沒有一個主管,會聰明到知道你每天到底在忙些什麼。

四是遇到問題或困難,就請求主管協助。工作一旦遇到困難,無法解決,就要請求協助,不要攬在自己身上,反而造成進度延誤,績效不彰。譬如遇到他部門主管不配合,工作一直出狀況,找不到問題點,這時你就該口頭或書面告知自己的主管,請求協助,不要等到火燒屁股,才抱怨都是他人的問題。若事先告知主管,不管主管有沒有協助,或能不能協助,這時責任就不在自己的身上了。不要只報喜不報憂,掩飾可能的問題,讓主管有錯誤的認知。

向上管理,其實就是將心比心。主管大多不是天縱英明,有些純是機運與時勢所造成。但如果你能執行了上述四項步驟,其實是完成了對主管的PDCA循環;縱使發現你的主管真的是白癡,至少你也學到不少經驗,讓你在工作職場能更上層樓。

arrow
arrow

    陳漢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