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DSCN3922         每個主管幾乎都是晉升主管後,才開始學做主管。而當了主管以後,才發現原來以前當工程師或管理師時,彷若是「一人飽就全家飽」的單身漢生活,只要把自己的工作做好,對老闆有交代,就過關了;但是當了主管,才發現就好像兩人結婚一樣,上有公婆岳父母要照顧,所以需做好向上管理;平行有妯娌姻親要問候,所以要做好橫向管理;生了小孩要花時間陪伴照顧,所以要做好向下管理;突然間,身旁的利害相關人(Stakeholder)倍增,不知如何是好。外部市場有看到「專案管理」的推廣課程與認證,卻沒有「部門管理」或「部門主管」的課程與認證,可以讓自己快速的學習與上手。

向下管理,從PDCA的循環來看,包含P進行目標的規劃,D任務的執行,C績效的檢討,A持續改善四大步驟。

目標的規劃包含,擬訂部門的願景與策略,年度的工作計畫,人員組織與預算,績效指標的設定;

任務的執行包含,訂立作業規範與程序,工作的展開與分派,人力物力的運用,工作進度的追蹤,工作中的教導與問題的排解,以及人員激勵等;

績效的檢討包含,定期檢討作業產出的品質、預算、進度,人員績效面談,工作未來可能的風險與備援方案;

持續改善包含,作業規範或程序標準 (SOP)的修訂與訓練,知識文件的建立與傳承。

向下管理若與向上管理、平行或橫向管理來比較,是相對簡單的多。因為向上管理,要管好老闆,讓他走對方向,身為部屬,你是「有責無權」;橫向管理,要請相關部門給予配合,身為同儕,你是「無權無責」;向下管理,要主導部門方向,你是有權有責,所以應該較易發揮。

但是為何有些主管會深受部屬愛戴,有些卻是民怨沸騰呢?分析起來當然原因很多,但若簡單的從主管的權與責兩個角度來歸類,不外乎四種現象:

第一種最糟糕的是,主管不想扛責卻要抓權;意即主管要部屬聽他的話,但出了問題,卻不願扛起責任,甚至怪罪部屬。這類部門外表看來好像主管很嚴格,其實是主管在追求個人權力,造成部屬既無力又反感,人員流動率自然高居不下。

次爛的是,主管不想扛責,也不做授權,凡事無為而治;這種主管沒有方向,部屬自然工作散漫,大家等下班,事情執行不徹底,全體放牛吃草;部門外表呈現的就如公務機構的一遍和諧,彼此相安無事,造成有能力人員的紛紛離去,留下的都是老弱殘兵,典型的劣幣驅逐良幣。

較好的是,主管願意扛責,也願對部屬做授權,但主管自己還沒完全熟練,有些事情尚在摸索;部門呈現大家努力學習,彼此相互合作,共同奮鬥,這也是許多新晉升主管初接管理工作的現象。

最好的是,主管願意扛責,也願意往下授權,主管具專業知識,深知部門作業各項問題所在;因此部屬工作遇到問題會協助部屬處理,有過失則自己一肩挑起。這種部門主管基本上都是工作多年,願意培養部屬,才能達到這種層次。

其實,若把部屬當成自己的親朋好友對待,願意授權給予空間,出了紕漏自己承擔,向下管理其實不難;困難之處在於身為家長的主管,不能以身作則,身先士卒,只想輕鬆享福,若同時再無心經營部門,不願對部門如自家般的付出時間與心力,就很難期待部門會有共同打拼的夥伴了。

arrow
arrow

    陳漢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