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人力資源 (25)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IMG_7208.JPG  

        又到了年度晉升主管的時間了。主管晉升後一般公司會安排新手主管上課,內容可能包括主管的角色與職責,目標管理,領導統御,溝通協調,團隊合作,員工培訓等。這些科目也不是不重要,只是這些教育訓練沒有焦點,同時缺乏由上而下的系統架構。何謂有系統化的架構,建議從經營管理一個部門組織的角度開始展開,基本上可以套用管顧公司常用的SPOT

        SPOT是策略(Strategy)流程(Process)組織(Organization)及系統(Technology)四個構面,但就如PDCA一樣,有其前後順序的連貫性,亦即不管組織或個人凡事都要先決定方向,再來建立作業流程與規範,之後佈建組織與人力,最後利用資訊技術或設備導入系統化或自動化。

文章標籤

陳漢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G_0296.JPG

每個公司的年度計畫,每年都有編定員工的年度教育訓練,但是談到這些訓練到底有無成效,一直是許多公司頭痛的問題。HR目前慣用的就是以L1~L4(學員反應--學習測驗行為表現成果表現)4級指標來做呈現;可是由於員工展現的行為與成果,與執行的訓練並不見得完全正相關,加上不易對各學員做長期追蹤,因此公司要如何評估員工教育訓練的成效,一直有困難。

其實稍加分析就可以看出這問題的癥結在於,員工教育訓練常一開始就沒有對員工要求甚麼成效,所以也就無法評估成效。參加的學員多是被指派,常是抱著事不關己,來休息吹冷氣的心態,因此下課後填完授課調查表或象徵性的考題,大家一哄而散,懂不懂會不會都不重要,沒人須負甚麼責任,兩三個月後,學員自然忘得一乾二淨。因此要執行教育訓練,就要從指派種子教官開始,也就是課程開始規劃,就要思考學員名單,挑選要培育的對象,來負責未來整個課程的移轉與生根。

文章標籤

陳漢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IMG_3485.JPG

         國內許多公司對想做的事情,部門沒有達成,或是部門做出來的成效與老闆想的有落差時,常要人資對部門的人員工作內容進行盤點,或對部門的工作職掌做檢討。最常見的就是要員工用一張表先列出自己日常主要的工作項目,然後每項工作後面再註明每日或每周或每月或每季/年,約需花多少工作小時,檢討員工每月的工時;之後再把員工的工作內容表彙總,與部門工作職掌比對是否符合。每次看到此作法,總百思不得其解。

員工工作未達標,可能是主管指示不清,或監督不週,如何能完全歸咎於員工;若是技能不佳,那可能主管與員工都加強訓練。讓員工自填工作內容及工作時間,這樣可以看出部門人員太多或太少? 彙總員工自填的工作內容,去與部門的工作職掌比對更是奇怪。

文章標籤

陳漢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G_E6384.JPG

許多企業的高階主管常被部屬詬病昏庸無能,問這個也不知道,問那個也不知道,好像白癡似的。主管為甚麼不懂,主要原因就是主管都是從某一基層工作開始做起,所以都只熟悉單一功能。譬如生產技術出身就熟製造,財務會計出身就熟財務稽核,行銷業務出身就有興趣於客戶的接觸,業績的提升;這些人都是由於在專業上的表現不錯,所以一路晉升到主管的位置。但因為沒有工作輪調,有管轄其他部門經驗,要如何懂得其他功能的作業呢?縱使是自己原來熟悉的工作,脫節久了,有些細節也會忘記。

因此許多公司開了一大堆主管管理訓練課程,這課程對管理的觀念可能會提升,但若是不熟悉該部門的實務作業,上完課後還是沒有辦法對實務工作進行管理;況且管理課程一般都是從某些案例講管理的執行方式,受訓主管如果對規劃執行追蹤改善無法貫通的話,其實上這類管理課程效果不大,一樣無法掌握部屬的問題所在,當然就顯得昏庸無能。

文章標籤

陳漢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G_5518.JPG 

報載亞馬遜在全美各地的倉儲與客服中心,每年都會禮貌性的詢問任職滿一年以上的員工(包含全職與兼職者),他們是否有離職的念頭?如果員工選擇辭職,亞馬遜將給予他們稅前最多 5,000 美元的金額。亞馬遜發言人 解釋,這是他們鼓勵不快樂的員工繼續前進的一種方式,「我們相信如果員工待在一個不想待的地方,對於亞馬遜的員工或公司來說都並不健康。」

在國內許多公司裡,常看到一些年資較深的老員工,除了工作效率不佳外,同時連帶也影響團隊其他人工作的速度與流暢性,造成團隊內的抱怨聲不斷。但是這些人為何會一直留在團隊內,每次去些新公司時總看不懂;有些公司甚至在有新主管報到時,就把處理部門內這些資深員工的工作,列入新主管到任後的任務之一,也甚覺不解。

文章標籤

陳漢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成都太古里.jpg

最近政府宣布公教人員不調薪,已是連續7年沒有調薪了。其實國內也有許多有樣學樣不調薪的企業,原因不外是市場不景氣或公司不賺錢。一定要調薪嗎?我認為調薪對員工有其一定的獎懲意義,公司不管有無賺錢都視員工績效表現,每年固定調升或調降員工薪資,要如何做呢?

首先,要先釐清給薪的基礎是來自個人有能力擔任此項工作職務,或是評核該員技能後,算出對應的職等級而給予;因此以工作職務給薪的角度來看,代表只要擔任此職務工作,就應該給予此職務的薪資,就好像當上主管,就應該給予主管的職務加給一樣,當然前提條件是給薪標準要參考市場的薪資水平。

文章標籤

陳漢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age1.JPG

企業如何留住好員工,許多人總是抱怨由於國內薪水過低待遇不佳,所以留不住好員工。從員工需求的層次來看,留住員工不一定只有花錢一途,更多時候如何讓員工覺得被認同,受重視,感覺能自我實現才是重要的關鍵。

員工被認同這點,東方主管與員工的對話,總是批評多於讚美,挑毛病多於鼓勵,在東方的企業文化很少聽到主管讚美的聲音,好像太讚美員工,會讓主管威信降低似的。這情況就像學校的考試,總是要讓學生感覺很難,全班考得低分才算成功。老師認為學生拿到低分,下次才會更用功,其實不知道經過幾次的打擊,學生不是信心大失,就是乾脆放棄;尤其是音樂與美術這類術科,老師好像分數打得越低才能代表老師的程度越好,表示學生的水準離老師還很遠,但是卻造成學生容易氣餒,不想努力向上。

文章標籤

陳漢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G_3231.JPG

有些公司會定期做員工的滿意度調查,但是調查後,常是員工不滿意,老闆更是不滿意。老闆覺得公司已經盡力在照顧員工了,員工不知感恩也就罷了,怎麼還這麼不滿意呢?

關鍵點就在一般老闆會覺得員工要的就是錢與休假,要的就是「事少錢多離家近」,其實這只對了一半。薪資福利是員工滿意度的基本要件,但並非唯一要件,何況薪資福利這一項,你怎麼做都不可能讓員工感到滿意,所以這一項只要不求失分就好了,要想得分,需要從員工的自我實現,受尊重與成就感三要項著手。這包括:

文章標籤

陳漢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G_1557.JPG

         在外商工作過的人,對外商印象最深刻的大概就是人員對待與培訓。一般對外商的印象就是高薪高壓力,其實外商與台商在人力的運用上,從一開始的觀點就不一樣。外商的管理偏重以「人」為,台商的管理偏重以「事」為中心;外商把人事部門稱為人力資源部,是把人為「資源」之一,注人員的表現好壞未來的潛力,台商也把人事部門稱為人力資源部,但把為「成本」之一重的是人員薪資的高低忠誠度

在人員的任用上,外商在面試後會評估應徵者的經驗及未來的貢獻度加以核薪,每個職級薪資的上下限較寬,能接受技術好的部屬薪資高於行政主管;台商則是希望先看到表現,再視表現的成果,考慮是否給予其要求的薪資,每個職級的薪資上下限較固定,會考慮上下階人員的薪資距離,更不用說部屬的薪資高於主管。從任用上就可以了解:外商是「先給予再要求」,台商是「先要求再給予」。

文章標籤

陳漢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G_3130.JPG

        每到一家公司或接管部門時,要了解現有主管的能力,除了其日常的表現外,還有一個可以觀察的重點,就是部門內現有部屬的能力水準。一般所謂「強將手下無弱兵」,但是更常看到的是,許多主管常是忙得不可開交,或像隻花蝴蝶四處飛來飛去,但部門內就是沒有部屬可以分憂解勞,部門事務也好像只有主管一個人進入狀況,導致凡事非他不能定案,公司內跨部門的會議,除他或她以外,沒人可以代理,所以常要配合他的時間,不然會議就沒有辦法進行。

理論上部門是個團隊,應該是主管有能力,全體部屬也有能力,如此部門才能往前邁進嗎?問題出在哪裡呢?仔細觀察,可以發現這些忙碌的主管,底下部屬常是能力不怎麼樣。原因何在?

文章標籤

陳漢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G_3978.JPG

周處三國東吳末期和西晉時期的義興人,他年少時兇悍粗魯經常欺負別人,義興百姓苦不堪言。

一日,村中出現了南山猛虎和長橋蛟龍,村民人心惶惶,周處自告奮勇前往除之;當他除了猛處及蛟龍之後,回到家裏知道他離家三天,人們以為他死去,都很高興,這件事使他驚覺自己平時的行為是如何的被人們所痛恨,且赫然已成為村中的第三害,這是大家都讀過的歷史故事。

文章標籤

陳漢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G_1543.JPG

          年底將屆,媒體調查年後想離職的原因,有薪水太少難過活,沒有晉升機會,公司沒有前景,沒有加薪,主管難相處,不喜歡現在的工作等;從馬斯洛的需求層次都可以理解,薪水太少是溫飽的顧慮,公司前景不佳是安全的顧慮,主管難相處是無法有歸屬感與被重視感,不喜歡現在的工作是無法達到自我實現。

          而年後換了工作,是不是這些需求就可以得到滿足呢?我看也不會;問題點出在哪裡?其實問題還在自己本身,也就是說自己本身想要的是甚麼?本身現有的工作經驗與技能是市場需要的嗎?

文章標籤

陳漢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G_2941.JPG

許多公司年底就開始訂定隔年的工作目標與預算,想端出漂漂亮亮的工作計畫書;但是開始執行後有些公司能夠按部就班的達成,有些就是做得零零落落。年度目標沒有績效,公司就開始責怪員工沒有執行力,但公司沒有執行力的主要原因在哪裡呢?

有人歸咎於工作目標事先的溝通與說明不足,沒有獲得員工的認同;有人認為是部門間的協調做得不好,無法群策群力,這些狀況可能都是原因,但主要原因在哪裡呢?其實關鍵點全在主管本身有無進行跟催。

文章標籤

陳漢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G_1405.JPG國內許多高科技業公司都將總務課改為員工關係課,主要訴求是想從被動服務員工,轉為主動關懷員工,提升員工的滿意度,增進員工關係,促進勞資雙方的和諧。因此員工關係課每年固定舉辦如年終尾牙晚會、員工旅遊、親子運動會、園遊會、烤肉活動、籃球壘球乒乓球賽、電影包場欣賞、KTV大賽,甚至是認養公園人行道、淨山淨灘、拜訪老人與育幼院等活動。雖然每年固定舉辦,每次活動都有做員工滿意度調查,但是否有效促進員工關係?反倒因為固定進行,變成公司常態性活動,許多員工習以為常,當成是換公司必要詢問的福利項目,而公司也是每年編列預算,視為固定的支出。

舉辦這些活動,是否能增進員工關係呢?其實不妨先思考一下:

1.員工關係的促進對象為誰?除了員工本人,員工眷屬,如配偶、父母、小孩是否也是關心對象?

文章標籤

陳漢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G_1167.JPG六月,又是開始換工作的熱季。最近面試有經驗的人員,最後詢問有甚麼問題要問時,許多應徵者都回答沒甚麼要問的,感覺他們是把最後可以推銷自己的機會放棄了。

對剛畢業的新人來說,回答沒甚麼要問的,還可以接受,畢竟他們初入社會,比較關心的是,不外是上下班時間,公司的薪資福利等基本的工作條件,這些網頁可能就有答案了;但對已經工作數年的有經驗者來說,回答沒甚麼要問的,並不適當;原因是,面試是聘僱雙方的溝通,而不僅是聘方單向的詢問,回答沒甚麼要問的,感覺你並不是有備而來,不然就是對這工作或公司本身沒有先做一番思考,所以不知問甚麼。

另一種應徵者的回答是,我要問的問題,在第一輪的面試時已經問過了,所以沒甚麼要問的;這個答案也有商榷餘地,因為來面談的人職位、部門應該都不同,因此針對不同職位的人其實可以詢問不同層次的問題;對董事長或總經理,你可以詢問公司利害關係人在他心目中的優先順序;對部門主管你可以詢問,部門三至五年的計畫;若你能讓每個面試者都留下好印象,你的加分不也越多嗎?因為問題的本身就代表應徵者本身視野的高度與工作經驗的獨到性,乃至於對自己的信心程度。所以面試前必須準備,有什麼問題要問的。

文章標籤

陳漢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G_7787.JPG

台灣的中小企業所面臨的問題繁多,財務、業務、技術、管理等都是,但檢討起來若要能有效解決,最後幾乎都歸究在同一項,就是人員素質不佳,經驗不足。而台灣的中小企業為何吸引不到素質佳,有經驗的人才呢?主要的原因在於:

1.中小企業知名度不高,對應徵者未來的履歷沒有加分效果。因此新人寧願去高知名度的公司當個小和尚,將來跳槽好歹也是系出名門,彷彿鍍了一層金,能為自己沾光不少;就好像畢業於名校,不管自己是第幾名畢業,總存在一定的光環。

文章標籤

陳漢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G_0516.JPG

        農曆年後許多人會想跳槽,因此也會做許多面試的準備。網路有許多面試須知,教導如何為自己加分的方法,其實人資主管在面試時,雖說有很多評估的項目,但是在核給薪資時,還是回到下列三項基本的考量:1.應徵者過往工作所屬產業,是否與公司產業相關? 2.應徵者過往工作經驗與技能,是否與所應徵的工作職務要求相關? 3. 應徵者是否具備專業證照或公司目前所需技能的認證?

一,所謂產業的相關經驗,就是應徵者是否了解產業的特性與製程。基本上產業的特性,若用客戶類型來分類的話,可以分成B2B與B2C兩類。B2B面對的是工業用戶,B2C面對的是最終的消費者。客戶類型不同,公司內部作業重點也不一樣。B2B的公司大多是製造業,注重員工對產品相關工作技術能力與創新能力,B2C的公司偏向零售業,注重員工面對消費者的對應態度與服務品質;因此兩者公司的員工要互轉就較困難,採用率也不高。

文章標籤

陳漢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G_2888.JPG                                                                             總統大選後檢討國民黨敗選原因的聲音不斷,同時許多高階主管跳出來說要競選黨主席。其實任何組織會崩壞的根本原因,就在組織內有太多不適任的既得利益者,尤其是高階主管。國內企業常就看見許多不適任的高階主管,占著位置不放。這些主管不是年資已久的開國元老,就是老闆的家族或親戚。只要在同一組織浸泡一久,主管就會出現下列現象: 

       一是不把公司當成是一個有機體來栽培,希望組織生生不息,而是把公司當成是自己私有的財產在看待,公私不分。由於這類主管與組織相處久了,很自然就把組織視為自己所生的小孩,因此雖然公司可能已經有二、三十年了,但在這些人的眼裡,仍覺得是小孩子,需要自己的照顧,擔心自己離開就會出問題。

       二是這些主管的知識與技能並沒有與時俱進,因此常自以為是,卻因自覺自己很了解公司,所以公司經過了數十年,作業方式還是相同的一套;彷彿就像一些大學老教授,講義數十年不更新,卻自覺是自己的心血結晶,幻想會自動加值歷久而彌新,不知道早已過時。

       這些主管不被更換不是因為他們優秀,而是這些人位居高階,縱使是占著茅坑不拉屎,組織內部也沒有人甘冒大不韙,提出更換建議;同時也因為沒有計畫性的在培養後繼的主管人選,擔心更換主管不知是否會出現問題,所以常看到許多公司內一群並不適任的高階主管,每月定期召開高階會義,檢討公司為何經營不善,尋找業績退步的原因,甚或討論該換哪位基層主管或技術人員,卻不知道最該調整的是他自己。

文章標籤

陳漢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age1  

網路流傳許多高科技公司面試一定會問的問題,內容不外是考驗應徵人員的臨機應變能力,推理能力,創造力等這些技能面問題,對想找求新求變的工程師或許是很重要,但是尋找工作的夥伴,除了要確認其專業能力外,最終還是要回到應徵者理念是否與公司相同,價值觀是否一致,找到志同道合的人才不至於白忙一場,就像娶老婆或嫁老公,價值觀不一,無法有共同的理念,到最後還是可能以離異收場。

如何設計面試的問題呢?馬斯洛(Maslow)5個層次的需求(1溫飽2安全3社會歸屬4受尊重5自我實現),當成面試問題的架構,是人資招募人員可以思考的作法

文章標籤

陳漢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SCN5102  

網路一篇員工3個月內離職和2年左右離職,差別有多大的文章,把員工離職的原因依經驗分析為:

員工進公司2周離職,與HR的入職溝通有關;3個月內離職,與不能適應工作和工作內容本身有關;6個月內離職,與直接上級有關;2年左右離職,與企業文化有關;3-5年離職,與晉升空間受限有關;5年以上離職,與厭倦和進步速度不平衡有關。

文章標籤

陳漢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