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IMG_E6384.JPG

許多企業的高階主管常被部屬詬病昏庸無能,問這個也不知道,問那個也不知道,好像白癡似的。主管為甚麼不懂,主要原因就是主管都是從某一基層工作開始做起,所以都只熟悉單一功能。譬如生產技術出身就熟製造,財務會計出身就熟財務稽核,行銷業務出身就有興趣於客戶的接觸,業績的提升;這些人都是由於在專業上的表現不錯,所以一路晉升到主管的位置。但因為沒有工作輪調,有管轄其他部門經驗,要如何懂得其他功能的作業呢?縱使是自己原來熟悉的工作,脫節久了,有些細節也會忘記。

因此許多公司開了一大堆主管管理訓練課程,這課程對管理的觀念可能會提升,但若是不熟悉該部門的實務作業,上完課後還是沒有辦法對實務工作進行管理;況且管理課程一般都是從某些案例講管理的執行方式,受訓主管如果對規劃執行追蹤改善無法貫通的話,其實上這類管理課程效果不大,一樣無法掌握部屬的問題所在,當然就顯得昏庸無能。

所以中國歷代的皇帝,為何英明的君主寥寥可數,不就因為中國的皇帝都不是從基層做起的嗎?所以揭竿起義而當上皇帝都較英明能幹,就像企業一開始的創辦人也會較英明能幹,因為他們一定是從最基礎的工作開始做起。所以接手的皇帝或是企業的二代都沒有從基礎的工作開始幹起,作業方向能不出大錯,已屬難能可貴了,如何要求英明能幹?所以接班的皇帝會依賴身旁的宦官或後宮的外戚,企業二代會依賴身旁的家臣或是念書時的同學也就不足為奇了。

但是,主管一定要比部屬了解他的工作才可以解決部屬的問題嗎?其實部屬也知道不可能,但部屬期待的其實是主管要知道問題所在,同時能有效協助解決問題而已。但要達到此就很不容易。因為要做到這種程度,主管必須:

    1.放下身段。時常走入現場,了解實際作業,如此才能從部屬的工作報告與開會中挑出問題。許多主管工作一久,就與第一線脫節,聽信家臣口頭報告,不進入現場與現場人員溝通,寧願打電話遙控,每月卻不曾一次到現場看實際的生產作業。台塑早期對所有新進大專幹部,報到後就是全部下工廠實習六個月,目的就是去貼近地氣,讓未來的幹部養成到現場了解問題,熟悉現場人員。皇帝為何要微服出巡,因為如此才能了解民間疾苦。高階主管不能停留在自己熟悉的領域,不然就會出現研發做久了,卻不知客戶真正需求;業務做久了,卻不知道生產的困難在哪裡。

2.不恥下問。對新事物抱著學習的心態,對不了解的事項就移樽就教。常看到許多老闆或是高階主管常因為拉不下臉來請教部屬,有問題詢問熟悉的會計師,同學或是社團介紹的朋友,但常因為業態不同,或這些被詢問的對象對問題可能也是一知半解,如此就容易扭曲一些單純的問題,模糊焦點,導致部屬有理說不清,上下無法有效溝通。另外有些主管則是對新工具或新趨勢沒有與時俱進,逐漸過期,自然與部屬脫節,但又自認自己經驗豐富,要部屬如何服氣?

       要讓一個讓部屬心服口服的主管其實不難,不過就是放下身段,不恥下問兩點。就如任何一個朝代的揭竿起義者,或是企業創辦者一樣,一開始一定是每天與所有人一起打拼,學習成長,並隨時傾聽問題,解決問題;相信沒有任何一個揭竿起義者或創辦人在起步時,會擺出主管的身段,或是把每天一起打拼的夥伴,當成是唯命是從的部屬?因為主管如果沒有願意跟隨的部屬,根本就不是主管。

arrow
arrow

    陳漢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