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成都太古里1.jpg

許多中小企業這幾年也開始在導入ERP套裝軟體,但是常出現ERP系統導入專案進行了大半年,卻仍無法順利上線。於是開始檢討問題出在哪裡?箭頭不是指向資訊系統本身功能不足,就是使用者不會使用兩個問題,形成資訊部門與使用單位相互踢皮球。

資訊部門的人員,認為套裝軟體的功能就是這個樣子,資訊部門最多只能外掛功能盡量滿足使用者需求,其他也無能為力;使用部門則覺得系統的設計根本不了解現有作業方式,使用不方便,所以不願意採用。結果卡在那裏,大老闆也不知如何是好。

          基本上資訊系統是架構於公司的作業辦法與流程上的,因此公司現有的作業步驟先要完整,流程上下串聯要一致,如果做不到這兩點,要期待架在上面的資訊系統能順利使用,那當然是異想天開。因此資訊系統要能順利導入,必須人員與作業方法兩相配合。這裡的人員包含使用者,部門主管與資訊人員,作業方法則指公司內各部門的作業步驟與流程。也就是說資訊系統的導入順序,是先要釐清各部門的作業步驟,其次是教導使用者正確的流程與步驟,如此才能開始進行資訊系統的導入工作。

          要釐清作業步驟,首先公司作業辦法先要完整。目前國內許多公司最糟糕的就是,沒有專責單位或專人在管公司的作業流程,尤其是許多流程都是跨部門的作業,但是無人負責串聯。譬如一般公司的八大循環,以銷售循環來看,就包含負責訂單的業務部門,管出貨的倉儲物流部門,印發票立帳款的會計等三大部門,基本上這三部門都是各做各的工作,所以需要有人來串聯;譬如業務收到訂單後,要如何告知倉儲備貨,倉儲缺貨要如何回報業務,出貨時客戶信用額度不足,倉儲要如何聯繫會計等,這些細節都先需釐清,或寫成手冊SOP。

釐清後才能教導使用者正確的作業步驟,使用者才了解正確的作業方式為何,而不是依照前人口耳相傳的經驗在做;同時作業有時還要考慮異常狀況,譬如從訂單到出貨到開發票立帳,這是正常順利的情況,但還有許多異常,譬如出貨後被客戶退貨,倉儲要如何入庫?發票開出後不正確,要如何取消重印?事先考慮越多往後問題就越少。此外使用者除了解本身作業外,還須往前跨一步了解上下游的作業,譬如業務要主動了解存貨狀況,物流要清楚生產狀況,如此上下作業才能順暢,而不是自掃門前雪。

在作業流程的釐清中,只要有考慮不到的步驟,系統上線就一定不順利;因此需有專人出面協調,訂立規則,但一般公司都沒有專責單位或專人,常就找資訊人員,但是資訊人員大多只會寫程式,不懂使用者的作業細節,對流程的串聯無判斷能力,也無權可管,只能按照資訊系統上的要求來說明,若再加上對新購入的資訊系統功能不熟悉,面對使用者的要求也常是瞠目以對不知如何回應,就變成夾心餅乾。

而這些問題若是告到高階主管,主管本身也無資訊系統經驗,因此對於雙方的爭執,無法做出判定,所以系統導入就會一直停在那裏。

對這些爭執久了無人可以解決,就想用修改資訊系統來解決。因此如果新購入的是套裝軟體,資訊部門就有一大堆外加的功能做不完;若是客製的軟體,那也是修修改改如何能夠如期上線?若加上中途有資訊人員或使用人員離職,過程文件未留紀錄,經驗便難以接續;短期內若再有新流程或新業務要加入,那吵吵鬧鬧的舊戲碼又要再重演一遍。

          因此企業資訊系統導入成功的關鍵因素,作業流程的完整與具經驗的主導人員是基本條件,較佳作法是公司要找出流程管理的單位來,由資訊部門主導擔任並非良策。由於過程中要協調各部門的流程,所以最好是在總經理室設立經營管理幕僚,來負責公司部門間作業辦法的設定與協調,同時也可以設定作業流程的內控點與內稽點,進一步收集組織KPI的作業績效等結果。但這工作的人才必須要具資訊經驗,對各部門作業了解的人,不然就要外聘顧問。否則談業務流程,說服不了業務部門,討論倉儲作業不知道庫存管理,談會計不知道借貸原則,要推動系統就很困難了。

arrow
arrow

    陳漢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