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新公司或新部門去做輔導,若要了解其單位主管的管理層次,一種是詢問單位主管每日或每周部門固定在使用的管理報表,大概就可以瞭解一二;不然就是觀察這主管的部屬日常上班的狀況與討論事情是否敢做決定,也可以知道單位主管的能力了。
怎麼說呢?因為一個有能力的主管,絕對無法接受沒有能力的部屬;有能力的主管旗下若有能力不足的部屬,一定會受到嚴格的要求,否則會加以教導,直到部屬能力提昇為止,不然就會讓能力不佳的部屬自覺無趣,另謀出路,找有能力的部屬來接替。
有能力的主管,本身知道事情該如何處理,因此會教導部屬;無能力的主管,自己不知道如何做事,甚至也不知道部屬到底在做什麼事,做的品質好不好,因此底下的部屬,就得過且過,被動的等待指示。
有能力的部屬,遇上了解自己能力的主管,莫不使出渾身解數,盡力表現,希望獲得主管的賞識;如果有能力的部屬,自覺把事做好,主管也看不懂,不是日趨下流,不求進步,不然就是另找伯樂。
無能力的主管不能對部屬做何教導,會用控制部屬的晉升機會與年終獎金的方式來管理。若觀察他的部門人員的工作,你可以看到:
一是,整個部門彷彿公家機關。主管若不點頭,沒有部屬願做決定。沒有能力的主管會擔心部屬太突出,讓人忽視了他的存在,因此常會由自卑轉為自大,喜歡展示自己的權威,貶低部屬的績效,吹噓自己的高瞻遠矚;不然就是凡事一定要向他稟報,他不點頭,沒人敢進行;如此底下自然看不到優秀的人員,而待在這種部門的員工,大家都不想承擔責任,久而久之不僅劣幣驅逐良幣,大家的經驗與技能也就停滯不前。
二是,部門員工在上班時間,不太討論現有工作如何精進,多是在交流休閒的活動經驗。大家抱著消極被動的態度,多做多錯,少做少錯,大家得過且過,上班時間不會談論工作問題,大多談論上個周日去哪裡吃美食,下個周末要去哪裡旅遊;不然就是分享各自帶來的食物,詢問是否要一起團購,或者是交換小孩教養心得,買衣購物經驗,討論如何運動健身,養生舒活;下班鐘響前,大家早就做好離開的準備,已婚者要接送小孩或趕著回家做晚餐,未婚者備妥一天的精力,趕赴晚上的娛樂活動。
有能力的部屬,自然不會在這種部門工作,短期可能為五斗米而折腰,長期也會因有志難伸,掛冠而去;無能力的部屬,則樂此不疲,每天早上吃完帶來的早餐,再泡一杯咖啡,中午飯後,水果甜點,下午沖茶加點心,過著與世無爭的日子。
沒有優秀的部屬,部門絕對沒有突出的表現,但要有優秀的部屬,一定先要有優秀的主管,否則無法留住人才;優質的公司,願意花時間與高薪去尋覓優秀的高階主管,當成是必要的投資;但台灣有些公司優秀的主管掛冠求去,老闆還不以為意,自以為是,真擔心這種公司會走向衰敗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