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IMG_0123.JPG     

   國內許多百人企業除希望公司營運逐年可以獲利外,也期待能永續經營,成為百年企業。但是中型企業要能永續的關鍵,不管是原事業的守成或新事業的開創,公司內部要有足夠有經驗的主管人才,是必要條件之一。

可惜許多企業,對這項十分重要但不緊急的板凳主管培育,由於沒有燃眉之急,常一拖再拖,加上不知如何建立制度,所以往往是面臨重要的主管提出辭呈時,才驚慌的要HR找接替人手。由於平時未能未雨綢繆,一時之間就難有合適人選接替,縱使找到人選,也會因人選事先無心理準備及暖身時間,交接後運作不順,導致不僅新問題無法解決,舊問題還再度浮現,反倒需要投入更多額外的人力與資源來處理,花錢又影響企業形象。

要如何建立制度,且能定期掌握進度,並能及時檢討,進行調整改善呢?個人建議的方法就是將主管要有繼任對象的要求,列入主管的年度KPI指標內,如此經營者每月就可以審視各部門的執行進度,HR也可以彙總出數據,每季檢視備援主管的完備率。

主管的繼任人選納入管理,就是要求主管每年的KPI指標中,除了評估其個人工作效率工作品質等業績表現最高占70~90%之外,保留10~30%的比率來評估其繼任人選的培育狀態。也就是基層主管的KPI中有10%為其繼任人選的培育績效,中高階主管的KPI中則有20%30%為其繼任人選的培育績效。

各部門各階主管皆將其繼任人選納入KPI,即表示全公司各主管皆有其備援人選,不管這對象是其下一階的部屬,或下兩階的部屬,如此就建構起公司的人才備援網,亦即潛在的主管人才庫。同時這也把培育部屬的責任交給部門主管,而不是一直搔不到癢處的HRKPI納入此指標也表示,企業的KPI不只重視營運數字等短期目標,也重視學習成長培育人才的長期目標。

等到年終時,對此KPI的達成評估方式則可分成5級分:1.無繼任人選或有對象但幾乎無法接手;2.有繼任人選且可立即接手現有業務25%以上;3.有繼任人選且可立即接手現有業務50%以上;4.有繼任人選且可立即接手業務75%以上;5.有繼任人選且可立即接手業務100%

        將主管繼任人選制度化後,公司就可以採取一些人資管理上必要的措施,譬如:

1.部門主管繼任人選的評分,沒有達到4級的75%以上,該部門主管是否就不應給予晉升。因為晉升後該部門將陷入青黃不接,無法發揮原有功能的情況,反倒是在製造問題。

2.某些部門主管的繼任人選一直找不到對象或無法接手現有業務50%以上,也應檢討部門主管的交接是否有盲點,是部門主管想留一手,無心培育後續人選嗎?或是主管個人英雄主義作祟,只顧自己表現,那此類主管適合帶人嗎?或是部門現有人手都不足擔任大任,那是否要進行人員更替,或進行部門輪調?

3.讓後繼人選知道自己準備接班,理論上應會提升員工對組織的認同感,但若是有些部屬拒絕當繼任人選,是不是代表部門存有問題?若是好不容易培養的後繼人選,時間到了卻選擇離職,是不是也代表主管在領導與工作指派上存有問題?

主管繼任人選的制度化,建立公司用數字管理,不需道聽塗說。公司與HR可以據此計算出公司各部門各階層主管的備援人選的完備率,也可從數據變化趨勢了解那些部門人員處於青黃不接,那些部門屬兵強馬壯;那些部門需盡快招募新人,那些部門可以支援他人;如此也方便企業可以適時調整公司人力招募及教育培育策略,不會等到出現人員離職高峰,才在救火。

arrow
arrow

    陳漢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