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久了,多換幾家公司,一定會遇到形形色色的主管。有些可能可以相處愉快,有些可以相敬如賓,有些可能無法忍受。一般的感覺,好像遇到不易相處的主管多過優秀的主管。不知這是否符合了彼得定律所說的,人會被擢升到其所不能勝任的職位。
最近剛好有朋友,因為與直屬主管不合,就憤而提出辭呈。這種處置方式,其實有待商榷。因為你若覺得直屬主管有不當之處,為何要懲罰自己?如果是自己有待改善,何不就試著學習改變,何必逃避?
一般與主管相處不來,最常聽到的就是覺得主管能力不佳,又好發意見;更甚者是道德瑕疵,甚至作奸犯科。能力是否不佳,其實若是在家族企業或是靠裙帶關係上來的主管,可能難免;若是由基層做起,其實應該有其「過人之處」才是,不是口才好,就是乖乖牌;不然就是會看老闆臉色行事,或是使命必達;這也是一種能力,不一定要完全懂部門的專業技能才是技能啊?何況主管越往上走,管轄的單位越多,一定有些單位的專業,不是那麼熟悉,必然只能靠「常識」做判斷,有時自然不易進入狀況;這時身為部屬就多花點時間,當作是練習自己的表達能力與說服能力即可,有必要生氣嗎?若是主管一意孤行,反正最後是主管要扛起責任,有必要離職嗎?至於作奸犯科,是他個人品德的問題,早晚會被周遭人員所唾棄,你若能出汙泥而不染,何必要離開?
個人畢業後,第一個工作就遇到直屬課長在外自開塑膠加工廠,所以上班時間都在聯絡「家裡的業務」,完全無心於工作。所以課內工作,從工廠年度預算,標準成本設定,作業規範討論到績效獎金計算,全部交辦下來,當時剛畢業沒有經驗,不知所措又被猛K,剛開始心裡的委屈不在話下。但一年後凡事親自動手,反倒十分了解這家號稱台灣制度最良善的塑膠集團,各項作業規範設計的概念,對自己往後數十年在管理實務助益不少,也幸好當時為了五斗米折腰,沒有憤而離職。
當時同梯次的大專新進人員,在其他部門備受照顧,所以開玩笑地問我,你的主管完全放牛吃草,你有學到甚麼嗎?我想一想,確實從主管身上沒學到甚麼,倒是學到了「忍耐」,一直等到其他機會出現才離開現職。所以遇到差勁的主管,不妨轉念一下,當成是歷練的機會,就抱著自我學習磨練的想法,雖然可能有些經驗不知何時會用到,但是每月薪水照領,也沒有吃虧啊?
所以遇到壞主管,就把「每一天的上班日,都當成在此職位的最後一天」。每天想想還有甚麼可以學習或了解的事項;我在那兩年中,一有空就把關係企業兩本厚厚的,不准影印的作業制度規範,完整抄寫在自己的筆記本上。
因此,上班族若清楚知道自己想走的路為何,那每個人二、三十年的工作職涯就像是一趟長程的旅途,每份工作不過就是旅途中停留的客棧。客棧若是經營得當,主管容易相處,周遭的旅伴友善,那就可以考慮多做停留,甚至就此常駐下來;若是客棧經營出了問題,主管與旅伴不易相處,那就考慮縮短停留時間。但重點是,不要忘記在此客棧期間,要多磨練自己的專業技能,把企業當大學來念,每四年至少完備一個新專業能力,培養自己有能力往前找到更好的客棧。
所以主管好壞,絕非離職的考量因素。如果尚無合適的客棧,或尚待學習,也就只好忍耐,等到自己羽翼已豐,再振翅高飛,不也是一大樂事?若尚未準備妥當,憤而離職,失業在家,有時反倒造成親者痛,仇者快。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