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月這期的《經理人月刊》有一篇專欄文章,標題是家臣與經理人

這讓我想起,10年前在科學園區某關係企業投資的高科技公司工作。

新公司的董事長是由關係企業的總經理兼任,因每周只來幾天,所以各部門主管有要事請示時,需先到門外等候區向秘書掛號。新公司董事長要批公文,開定期會議,因此時間有限,但不知為何,來請示的主管絡繹不絕;大家就依秘書估算的時間,逐一面聖。但若屬急診,可以先告訴秘書,當場先插隊,秘書會讓你先進去看診。

有次我已先掛好號,提前十分鐘到門外候診。遇到其他部門主管說有急事,要先插隊,秘書徵得我同意後,就讓他先進入。如此在門房外又約多等了20分鐘時,又有一主管說有急事,看是否可以給他插隊,我想我的事情應該幾分鐘就可以結束了,因此對該主管說,我面聖時間不會太久啦,是否就按掛號順序來進行就可以了?

我們兩人正在商討時,人資主管突然從外頭進來,然後就直接衝入董事長的房間,也不管裡頭是否有人,我有些納悶,問秘書,他事先掛號了嗎?秘書笑而不答。

約莫10分鐘後,他出門來了,我站起來,笑著問這也擔任關係企業的人資主管說,你怎麼沒有掛號就進去了?

他說了一下抱歉,笑笑的把我拉到旁邊說,你剛來,對關係企業不熟。在關係企業裡,主管大概有三級,一為武士,二為客卿,三為家臣。新來的主管,就像武士,要先表現一番,力求戰功,所以部門要先做出績效;如果表現良好的話,會晉為客卿,客卿就是老闆有事時,會找來諮詢的對象,大家客客氣氣地談論公司業務;之後若獲老闆賞識,就納入府內,成為家臣,也就是自己人了,有事直接上達天聽,哪須要通報?

 

對於已工作20多年,從台商到美商到國際外商,又回到台商來的我,感覺很錯愕。

都已經甚麼時代了,在科學園區裡面,所謂的台灣高科技產業,且是名列前茅的大企業,竟還有這種宮廷文化?

在外商待久了,發現工作已經讓自己養成了對專業忠誠的習慣,既不是對某些主管忠誠,也不是對公司內部某些派系忠誠。甚若企業老闆的所作所為,若與其所揭櫫的經營理念不符時,對企業的忠誠度也會多所折扣。

 不管中外公司,其實企業的文化全繫於最高經營主管的一念之間,亦即是否將公司或員工的整體利益,長期利益,置於個人利益或派系的利益之上。

在美商,許多大公司的經營階層,由於家族股東無法親自監看,往往讓全球各地區的經營主管,雖在當地招募人員,但因天高皇帝遠,有機會自立山頭,在當地自成利益共生體,吃香喝辣,阻礙了公司長期的發展。

在日商,許多會社員工從同校,校內同社團都可以形成小集團;同一梯入社,進同一部門,下班後到同一處買醉,都可以形成小團體。團體派系間公開傾伐,甚至已到只認關係,不認是非的程度。也因此日本企業深厚的基礎技術,常因人謀不臧,各為其主,而喪失國際競爭力。

而台灣的所謂的高科技產業,在行銷上既打不過美商,技術上,也贏不了日商;唯一能依賴的就是,找更專業的人才,更國際化的專業經理人,來開拓市場。而這種專業人員,要的應該不是一份長期,穩定的工作,而是專業的尊重與成就感吧。

因此台灣的高科技產業老闆或人資主管,若還停留在,想把能征善戰的武士,納為幕府的客卿,甚至自家府第內閹割的家臣,會不會與時代落差太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陳漢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