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大學修近代史時,記得被教授抽問,中國的儒家可以算是宗教嗎?

這題目我之前並未想過,所以當下我只能以,我認為的宗教構成要素,如偶像的膜拜,宗教的經典,儀式的有無,及傳教者這幾項來衡量。

工作後,發現科學園區的同事間,不乏熱衷宗教之人。其說服他人去信教的理由,除了求得心靈的歸宿外,也會提到永生,提到來世,提到美妙的天堂,提到人間的輪迴。此時我才悟到,中國儒家不能成為宗教的原因,不在於偶像,而在於:儒家沒有來生的訴求。中國儒家子弟,強調讀聖賢書,行仁義,沒有強調死後的永生;也因此就沒有可以讓中國廣大的芸芸眾生,心生畏懼的東西。

不是嗎?孔老夫子強調,未知生,焉知死;敬鬼神而遠之;後代文人也對皇帝的不問蒼生問鬼神,有所責難。一般大眾不遵照儒家所謂的,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這些人生處事的手段或態度,並不會有下地獄這種不好的果報,也不會在人間持續的輪迴;反之遵照儒家所言去做的話,也不過就是變成讓人尊崇的聖賢之人而已,不過就是與堯舜,禹湯,文武周公,同一等級而已,既無法去天堂,與天公從此過著衣食無缺,無憂無慮的生活,也沒有西方極樂世界的遍地琉璃的圓滿與美好。這對一般市井小民,每日身陷柴,米,油,鹽,飯,醋,茶當中,真的是無感,毫無吸引力。

也因此難怪,佛教,基督教傳到中國來後,日益壯大,發展為中國top 2的主要宗教;甚至還不斷的有衍生教派的分店出現,每人都強調自己才是一脈相傳,令人不知誰是主流。從市場行銷的角度來看,這麼廣大的市場,這麼早就有文化的中原地區,拱手讓外人長驅直入,中國還真有些落漆。

不過也有許多同事,並不太信教時。許多人的障礙,就停格在質疑,是否真有來世,是否真有天堂,理智還是多過情感,一頭栽不下去。導致許多的宗教團體,採用一對一的行銷方式,鼓勵大家先參加定期的聚會,法會,餐會,分享會,先強化對組織的了解與認同,在這同時再透過團體中他人的見證與改變,來證明自己並非冥頑不靈,而是潛力無窮,也可以成為團隊的一份子。這種4M過程(FormingàStormingàNormingàPerforming),也確實是建立團隊,發展組織不可或缺的過程。

但是否每個人都對來世有興趣呢?我倒是懷疑。有些人的快意人生,標榜的就是,吃,喝,玩,樂,罵等;因此若到一片祥和的天堂或是珠寶滿地的琉璃世界,應該甚覺無趣;這種地方應該無法,煮自己喜歡吃的東西,到自己喜歡玩的地方,心情不好時,可以罵主管單位或管理人員吧?

而是否一定要求來世呢?我也不知道,看個人吧。倒是很佩服一些到台灣來奉獻的傳教士及修女們,來台灣幾十年,在窮鄉僻壤,對弱勢團體,無怨無悔的奉獻,甚至就在台灣終老一生。他們的想法是,奉獻就是奉獻,並沒有任何的期待,有期待的奉獻就不是奉獻了。

只不過,想上天堂算是期待嗎?想要成佛算是期待嗎?這時我倒覺得儒家透露的,只問今生不問來世,一如只重過程,不計結果,就顯得簡單多了。

人生到底所求為何?不就是在個人,家庭,工作,親友,社會間,調節這些利害關係人,在馬斯洛的五個需求層級,要讓他們滿足的程度而已嗎?太孜孜矻矻的計算個人今世與來生的美滿,真也太辛苦了。

快樂=成就除以期望,痛苦=負面情緒乘以抗拒。顏回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不改其樂,這種把期望設定在簡單的溫飽,卻也因此留下芳名,萬古傳頌,會不會讓中國幾千年,幾萬萬人終其一生,不僅追求個人的今生的名利,來生的圓滿,也冀望自己後世子孫的飛黃騰達的這些達官貴族,社會賢達,有所頓悟呢?

顯然不管是甘願做,歡喜受,或是,歡喜做,甘願受,我覺得重點都在於一開始時,你對自己的人生,到底是抱有怎樣的期待?以及之後為了要達成這些期待,你用了何種態度與手段,去對有限資源的做分配。每個人若真能明其妄心,見其魔性,見性後成不成了佛,就非明心見性所談的本意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陳漢鍾 的頭像
    陳漢鍾

    陳漢鍾Clark Chen的部落格

    陳漢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