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過完年後,有員工離職,也有主管離職。雖說人來往人往好像是台灣企業的常態,但看到新到任不久的主管離職,總是會引起大家的議論。有人責怪公司環境不佳,也有人質疑新主管搞不清狀況。

其實去一個公司當舊部門的新主管,就是俗稱的空降部隊,空降前與空降後是有層層的功課,需要先了解的。

空降前,首要應是對空降職缺的探討。這職缺是新設立的,還是已有前人離職的懸缺。若是新設立的職缺,設立此職缺的目的為何?公司對此職缺的期望是什麼?

若是舊有的職缺,那更要了解,原主管離職的原因為何?是原主管個人自己本身的因素,還是公司的因素所導致的?若是原主管個人的因素,諸如健康因素,家庭因素,這就比較單純;若是公司的因素,導致離職,那就需進一步去推敲了,是與現有老闆八字不合,還是現有部屬能力不足?

老闆的因素,包括了老闆的專業能力,老闆的行事風格與及老闆的情緒控制等事項,都要評估一下,別人不能適應,自己可以適應嗎?台灣中小企業或傳產老闆,許多是白手起家的第一代經營者,這些老闆常是把公司當「生意」在做,不是當「企業」在經營;因此老闆常把員工當生產設備看待,而非企業夥伴來看待;往往老闆的喜好就是公司的制度,公司股東的利益會放在政府的法規之上,你是否能認同?因此空降前要知道老闆到底找你來做什麼事,若非自己的專長就不要勉強。

我曾經到一工程公司面試,老闆竟然問我酒量的好壞與是否有認識政府建設單位的公務官員,這些都是在考驗你的價值觀。

若不是老闆的問題,那就要了解部屬的狀況了。若是部屬能力不佳還好處理,最難過的莫過於部屬已經成群結隊,結黨結派了,你要融入團隊,取得信任可能需要一點時間。一般空降主管最怕的就是,你去阻礙了舊有資深人員的晉升機會,若這資深人員在部門內是意見領袖時,當你報到時,大家就袖手旁觀,等著看你如何唱獨腳戲了。

不管是老闆的因素還是部屬的因素,在你跳入火坑時,都不妨先向人資人員打聽一下,空降處的地形(老闆)與地物環境(部屬)。

若評估過自覺可以勝任,空降後的前三個月是蜜月期,有三大步驟要進行。首先就是要先建立自己的灘頭堡,意即要快速進入狀況,掌握部門與外界的問題,從問題中找到可以施力的切入點,先做出小小的績效,贏得上頭老闆的信任與部屬的認同,因為這時老闆與部屬都睜大眼睛在看你表演。

空降主管要找的切入點在哪裡呢,就是要先辦識部門現有的工作重點是否與公司日常的營運相結合;也就是說,如果部門的功能不存在時,公司的訂單照接,生產照做,貨物照出,款項照收,那這部門存在的目的是什麼?

找出部門可以著力的地方,也就是部門的任務(Mission)。所以資訊部不是寫程式的單位,而是要能提供營運資訊的部門;採購部不是議價殺價的單位,而是要能建立長期穩定的供貨鏈;人資部不是算薪資考勤的單位,而是要能提供優質穩定人力的部門;曾看過有空降主管報到後,忙著請部屬吃飯,討好部屬,或是驅使一兩個靠過來的馬屁精,做做樣子,蕭規曹隨,簽名蓋章,這種空降主管無法抓到團隊重點,能展現的績效就非常有限了。

抓到切入點後,便要開誠佈公,讓所屬團隊了解你的過去及未來想做的事情,取得他們的認同;讓團隊認同的方式,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對團隊人員做經驗分享或是直接講課,如此可建立自己的專業形象,也可訂立團隊的短期目標;接著就是以身作則,率先士卒,不要只想要權力,不願付出,大家想要看到的一定是一個有能力的主管,而不是要來享清福,打嘴砲的主管。

第三是,當你帶人往前衝時,需注意不要傷害到既存的利益者。任何的改變,都有可能破壞原組織的生態鏈,但是在沒有搞清楚整個生態結構時,先不要調動任何人的位置與工作,寧可讓些人先在旁邊休息,也不要想立即縮減人力;誰是老闆認同的紅人,誰是高階主管的妻舅,組織內許多私下盤根錯節的關係,短期很難了解,因此一動不如一靜;企業內資深的士官長,部門內的老人,很多小人物都是唯恐天下不亂,這些人成事不足,但敗事絕對綽綽有餘。

        空降主管,真的就好像被空降到一個陌生的村落,太謹慎處事,蕭規曹隨,老闆看不到什麼績效,會質疑你的能力;太積極任事,有可能踩到既有利益者的紅線,被私下抹黑打小報告;尤其前三個月,周遭是敵是友,完全無從判別,必需步步為營,小心處事,才能在陌生的環境,安全著陸,不致陣亡。

arrow
arrow

    陳漢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