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了解一家公司的管理水準到什麼程度,可以看哪些地方呢? 其實從公司每月定期開會使用的報表,大概就可以了解這家公司的管理層次了。因此我在面試時,常問來應徵的部門主管,你的部門每月定期製作哪些管理報表。
沒有定期產出報表的部門,公司大都規模不大,或是管理不上軌道;這種公司基本上大都也沒有設定部門的目標,KPI甚至是年度預算;至於有定期產出報表的公司,從報表的內容,大概可以分成三個層次。
第一種是統計過去。公司每月耗用的人力,花在製作銷售統計表,物料庫存明細表,每月應付帳款,庶務費用的報銷等,這些已經發生的資料,我稱是在管理過去。統計過去的資料是必要的,也是基礎工作,只不過管理報表如果停留在統計過去的資訊,看來就像是用後視鏡在開車,對前面的路途沒有想法,完成是憑過去的感覺在行動。
第二種是管理現在。就是公司每月製作的銷售報表,除了客戶別、地區別的分類外,還有每月新客戶、新產品的銷售量;物料報表除了清冊外,還有物料的庫齡分析,產品機種用途別的分析;整理應付帳款外,還有產品類別的成本分析,了解各產品的料工費與毛利狀況,那麼代表公司從過去的資料中,已經在做現況的分析,積極了解自己現況有哪些優缺點,必須要做哪些改善。
第三種是預測未來。就是公司能從不同客戶的銷售別看出公司的產品定位;從產品的成本與獲利情況,找出公司最佳的產品組合,進而擬定下半年的產品方向,產品開發的優先順序,決定要投入哪些人力、物力、財力以及人員召募與訓練的方向,這才是組織往前邁進的必要作法,能如此才是看著前方的道路開車,對未來做管理。
一家公司,除了要有財務報表外,其實每家公司每周應該也要有一份彙總的公司管理報表,包含當周的訂單與出貨量,生產效率與品質良率,庫存高低,變動費用分析,人員進出與現金流量等管理資訊的報表,供公司高階主管參考。可惜的是大部分的公司大概就是每月固定出財務報表,公司的經營會議每月做一次營運檢討,從管理的及時性來說,在瞬息萬變的現在環境,是緩不濟急的。
同時在公司的各部門內,每個主管若知道公司年度的目標是什麼,了解自己部門有哪些業務需做連結,才知道統計過去資料的目的是什麼,現在作業的問題點在哪哩,如此才能策畫部門的未來,不然只是日復一日,坐著同樣固定日常的工作。從公司的每週彙總的管理部表內,也是基層主管最好的學習教材,知道組織如何從研發,生產,行銷,找出組織的競爭力與競爭優勢,知道公司賺錢與賠錢的原因,知道如何往前規劃。
因此我在面試一些部門主管時,若該部門沒有定期產出的報表,或是製作的報表只是在統計過去的資料,不知道部門內部管理需要的報表,或是不了解部門該產出何種報表可供上層老闆使用,大概可以知道這主管管理經驗的層次,也可以知道這公司的管理層次,以及從該公司出來的主管是否有發展的潛力了。
待過百大公司的主管,好處就是沒有吃過豬肉,也看過豬的樣子;出身小規模公司的主管,最擔心的就是,沒吃過豬肉,也沒看過豬的樣子,因此當你要求一些管理事項時,他無法即時了解你的要求是什麼,對部門的必要性與對其他部門的連結性為何,你必須花費時間再做說明,這也是公司另一種無形的支出與前進速度的延誤。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