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最近看到一些年輕人勇闖大陸,同時也有年輕的同事,想到大陸工作。不過他們比較關心的是薪水的加成,返台的次數,公司提供的食宿等。台灣的經濟狀況長期來看,去外地工作已是不可避免的事情,但是除了薪酬福利之外,下面這三大問題,應先想清楚,或許更有助於自己的選擇。

第一是自己對要去從事的工作,其未來的延續性。

所謂工作的延續性,簡單說就是要去做的這個工作可以做多久?未來在其他公司還有機會嗎?如果不能延續時,可以轉換做怎樣的工作?

這問題事實上是每人進入職場找工作或換工作時都應該要先思考的,只不過到大陸或是外地工作,更要做仔細的評估。為什麼呢?

以到大陸的台幹為例,最近由於大陸的產業逐漸興盛,回頭搶台商的單子,台商前進無路,後又有追兵,許多台商紛紛縮減規模,造成十幾二十年前一起赴大陸打拼的台灣幹部紛紛被迫回台。由於台灣母公司已無位置,因此只得外找。這些應徵者面臨的問題,是其大陸工作經驗在廣度來說,可能涵蓋生產,品管,總務,建廠等好幾個功能部門,但是深度來說,卻是停留在一般的產量管理,品質檢驗,人員出勤,庶務採購等層次,對台灣公司現況已在進行的管理內容的提昇幫助不大。因此回來台灣,雖然是降價求售,但也很難找到較有規模公司的幹部工作,不得不屈就於較小的傳產公司,由於工作環境與薪資福利都不盡理想,因此工作越換越糟,每下愈況,甚至落入中年失業的危機,令人不勝唏噓。

而什麼是可以延續的工作類型?我看過的案例是像ERP系統的導入與維護工作。這些人當時被派赴大陸負責大陸各據點的ERP系統導入,大陸公司被併購後,回來台灣或到東南亞還是可以找到類似的工作,且由於在大陸時一個人要兼做好幾個功能模組,因此技術能力還是具有競爭力,薪資並不會減少,這是台幹回台的案例。

台幹若是留在大陸,也可以轉往大陸的外商企業繼續工作。一般外商薪資普遍較高,但基本的要求的就是外語要流暢,並且要能與大陸較優秀的一群人競爭。另有一種轉換的型態,是被大陸的外商或陸商派駐回台灣,當台灣分公司的主管,負責開發台灣市場的業務或督導台灣關鍵零組件的研發。

不管是續留大陸或回歸台灣,都必須對未來的工作的發展有所規畫與事先的鋪路,否則到最後路就會越走越窄。而工作未來若有持續性,會比現在考慮薪資加成,返台次數更為重要。

第二是要考量子女未來的教育與發展的問題。

在大陸或外地工作一段期間後,可能面臨結婚生子,此時就需考量子女的教育問題。若是結婚對象為台灣人,目前最普遍的作法就是把老婆留在台灣,陪子女在台灣接受教育;這優點是小孩的教育銜接較無問題,缺點就是家庭聚少離多,夫妻離異會是一大變數。之前同事派駐大陸,時間一久,老婆帶小孩回了娘家,老公為了工作續留大陸,最後家庭破裂。

若是夫妻要在一起,或是結婚對象是當地人,雖然是歡喜一家人,但小孩勢必需接受當地教育,若到高中階段回台很難找到學校銜接;小孩若續留外地,將來其思考方式,可能與台灣大不同;甚至未來只能留在當地發展,成了外國人,不見得能回台灣工作,之後結婚的對象更有可能走向國際化;對個人家族來說,有點連根拔起的味道,感覺會像是早年赴美的留學生,在當地發展,最終是歸化入籍,將來連自己想要落葉歸根回到台灣,可能也不可得了。因此不管已婚或未婚,下一代彷若變相移民的問題也必須深思。

第三是要考量年長父母的照顧。

到外地工作,初畢業時,父母的健康可能不是問題;但步入中年,尤其四十歲後,父母的照顧問題將逐漸浮現。那時若工作順遂,由外地往返台灣,可能還可應付;若是工作繁忙,或是工作不順,蠟燭兩頭燒,將十分困擾。因為父母的照顧問題,被迫回來台灣找工作者也不乏其例。

若是自己對工作一開始沒有較前瞻性的規畫,工作經驗因為都在外地,因此回台也不見得可以找到合適的工作,有些找到的還是需要短期外派或外駐的工作,此時年歲已漸增,工作無法順心,加上父母需要醫療費用,此時的挫折可以想像。

台灣內需不足,需賴對外貿易,以往大都輸出貨品,現在可能連人力服務都需輸出了。年輕一代,面臨的問題與早期赴美的留學生一樣,要回國工作或留在當地工作各有難處;回國工作當時台灣工作機會並不多,可能用非所學;續留番邦,機會雖較多但子女勢必逐漸洋化,往後回台機率就越加渺茫。

歷史好像一再的重演,唯一不變的是,每個人要先能釐清自己要的是什麼。追求個人理想、事業成就?或是全家團聚、落葉歸根?想清楚每個抉擇十年,二十年的利弊得失,之後,就只能無悔的走完這趟人生旅程了。

arrow
arrow

    陳漢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