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IMG_2945.JPG

         參加高階主管主持的檢討會,常發現部屬在辛苦了半天,報告工作成果時,老提問的方式,常劈頭就是,「你怎麼會這樣做」呢?部屬常就傻在那裏,第一個反應是,我哪裡又錯了? 

        許多主管在工作開始前,好像都很信任部屬,不太聞問,放手讓部屬去發揮,但是當工作進行成果檢討時,主管對成效若有不同看法或想法時,質問的方式,常讓部屬覺得主管是「對人不對事」,好像是衝著他而來,對他有所不滿,導致模糊了檢討會議的焦點,變成互相在檢討工作進行中,到底是誰有問題,是誰的責任,而不是在探討到底哪個環節出了問題,未來如何防止再發。

        主管會給部屬「對人不對事」的感覺,其實是主管在質問時所用的主詞是「人」,是「你」,是「你怎麼做這種事」,「你怎麼會這樣做」,「你們在搞什麼啊」,「是誰讓你們這樣做的」….這樣的措詞所造成。

        用「你+行為」這樣的措詞, 立即會讓部屬覺得主管是在指責他的行為,當下會議就形成對立,立即會挑起工作責任歸屬的爭論,對主管的指示是否清楚的爭論,對工作過程主管有無盡責的爭論,對部屬是否了解指示的爭論等,這些爭論對問題的檢討與解決其實完全沒有幫助,只是嚴重澆熄部屬往後的工作熱情,撕裂主管與部屬雙方的信任基礎罷了。

       主管要做到「對事不對人」,首先是質問的方式需改變。要做到「對事不對人」,詢問的主詞必須是「事」,而不是「人」,是要檢討「事情+狀態」,是要詢問「事情+狀態」形成的原因為何。譬如業績問題,主管要質問的是「這個月的業績為何往下掉?」,而不是質問「業務人員到底在做什麼?」;譬如人員問題,主管要質問的是「這個月的人員流動率為何提高?」,而不是質問「廠長,你們的人員是怎麼管理的?」。

       探討「事情+狀態」,會讓部屬覺得主管是在討論問題,而不是在指責他的行為;會讓部屬感覺主管是與他站在同一邊,是要一起來解決問題,大家是一個團隊,而不是上下對立一個只出嘴巴,一個要負責動手的關係,也不是老爺與奴才的關係。

       主管要想解決問題,第一步是先要了解問題,才能掌握問題發生原因;而要了解問題,大家都知道就是要先詢問5W1H,5W就是What 發生何事,Who何人發現,When何時發生,Where何地發生,Why為何發生,以及How much問題的嚴重度與影響度等;因此主管如果只是追問這是誰做的,誰的指示,並沒有辦法了解問題,當然也就無法解決問題,反倒只會讓部屬開始起來防衛,大家互推責任,沒有人願意告知事情的真相,如此一來不僅問題沒有辦法解決,公司也無法從問題中去獲取改善的經驗,去改變現有的作業模式或SOP。

        主管用「你+行為」的質問方式,一如父母,看到小孩功課不佳,只是質問小孩,「你怎麼會忘記呢」「你怎麼連這個都不懂呢」「你怎麼沒有注意時間呢」,並沒有用,找出原因加以補救,才是在解決問題的正途,不是呢?

        高階主管常用「你+行為」這種「對人不對事」的方式在開會或質問部屬,其實早晚會逼走自己的部屬,無法培養自己的團隊,因為員工在與你共處的過程中,只會退縮,逐步喪失工作熱情,變得不願承擔工作責任,若有繼續留下來的部屬,也是些精於推卸工作,只做表面功夫,一張嘴巴四處檢討他人的部屬。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陳漢鍾 的頭像
    陳漢鍾

    陳漢鍾Clark Chen的部落格

    陳漢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