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IMG_0948.JPG    2015年8月18日經濟日報的社論「落實生產力4.0,政府效能須先4.0」裡面提到,生產力4.0的口號響徹雲霄,儼然成為台灣產業出路的救贖,工業、服務業甚至農業都面對4.0的大趨勢,但在達成生產力4.0的方程式中,還有個一樣重要的環節,就是政府執行效能也要跟著4.0。政府對產業生產力瞭如指掌,但對本身的生產力卻似乎模糊不清,中華民國每年花1兆台幣請了數十萬公務員,到底效率如何?

        同樣的問題,也出現在在台灣現有的企業。不管是製造業、服務業甚至農業都面對4.0高階主管要求員工要有所對應,但是主管本身是否了解到底要如何對應呢?

        目前所謂的工業4.0講的是第4次工業革命,範圍涵蓋機械、物聯網及大數據等。蒸汽動力帶動機械化生產是第一次工業革命,電力帶動大規模生產是第二次,第三次是資訊化,第四次是智慧製造。也就是機械透過物聯網結合大數據,智慧機械依據大數據提供的資料做判斷,智慧機械做出的東西,透過雲端或物聯網傳送到大數據進行分析及調整,在遠端進行遙控。

       要達到此程度,癥結還在企業主管是否已達到4.0。依我的了解,目前企業大部分的主管是有其困難。困難之處主要在於對資料儲放方式不了解,對應用系統不了解,對雲端的認識有限,對數據的應用也有不足。

2014年8月9日我的部落格文章,非資訊主管必備的資訊知能提到許多主管把公司的電腦系統,想成如在使用Excel那般單純,但實際上並不是每個人所做的Excel報表或是Word文件,全部放在一起,就會形成一個儲放資料的系統,可以讓使用者想要什麼資料欄位,進入這系統裡,就可以抓到自己想要的資料內容,這麼單純;而是系統必須先做規劃,資料經過分類、排序與彙總,資料才能變成有用的資訊,這是主管對資料儲放方式的不了解。

許多公司的高階主管,更是認為公司花了數百萬,上千萬元購買的電子表單,知識管理,ERP系統,應該就如電視機,電冰箱一樣,即插即可用,主管想要的管理報表,這些系統裡面應該都有;不知道公司的作業程序必須要配合電腦系統要求的作業步驟,落實執行,才能套用電腦系統提供的「公用」管理報表,而不是自己想要什麼管理報表就有什麼報表,這是對應用系統的不了解

有些主管,會把個人的許多資料放上外部網路公司提供的免費公用空間,就是大家所謂的雲端,離開公司也可上網瀏覽資料,讀取電子郵信(e-mail),因此認為也可以把公司的表單,進銷存及財務資料放上雲端,讓主管隨時隨地都可以簽核文件,看各項管理報表;這是主管不了解雲端只能當媒介,把公司的營運資料放在外部網路,公司需考慮資訊安全的問題。

經濟日報這篇社論,質疑目前政府人才晉用方式的單一化,導致上下同仁的同質性過高,且幾乎完全絕緣於外部刺激,也形成公家機關獨特的「專業、保守且不喜變化」的行事風格和文化。事實上國內企業雖然晉用人才較多元化,但是公司的高階主管如果資訊知能普遍不足,企業要如何走向4.0?

舉例來說,在生產力4.0中,許多人大談大數據,巨量資料分析等,感覺這又像是另一波的企業迷失。事實上目前許多公司都有基本的營運資料,但許多主管並不熟悉用數字做管理,從數字去分析問題,掌握營運問題。以一般公司每月都有的銷售資料,利用個別客戶的銷售額與購買的產品別做交叉分析,就可以看出產品在客戶間的消長狀況,也可以思考公司要推出何種新產品給舊客戶,要販賣何種舊產品到新市場新客戶,依此就可以校準公司業務與研發部門的方向,這是基本功課。如果看不到手邊現成的資訊,只忙著談新名詞,高階主管可不要反成了組織的攔路虎。

arrow
arrow

    陳漢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