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IMG_0643.JPG   許多公司推行KPI會遇到許多問題,包含部門如何承接公司的策略轉為部門自己的目標,部門目標如何往下展開到課階目標,KPI要設定什麼內容,KPI的分數如何計算,實際的績效如何評分,如何連結到個人調薪與升遷等等問題。但這些問題,做過一次後就會逐步熟悉。反而若是看到下列三個現象,其實立即可以知道公司推行KPI不會成功,連帶也可以看出公司的管理問題所在。

一是主管人員不知道部門要訂定什麼項目來當部門的KPI;二是主管訂定KPI後,定期的檢討中不知尋找改善點;三是年終考核時,最高主管還是憑印象分數及人情來調整員工的績效分數。

          主管不知道部門要訂定哪些項目當部門的KPI,表示主管並沒有掌握到部門未來三到五年的方向與工作重點,也表示主管不知道現有部門的問題所在;主管不知部門問題所在,表示部門主管可能有專業經驗但沒有管理經驗,他的工作經驗還是侷限於自己過往的專業領域,對未來發展缺乏規畫能力。

每個部門主管都應該讓部門的工作指標,涵蓋部門有關公司損益,客戶滿意,內部作業效率與員工技能的學習與傳承等構面;如果業務出身的主管,KPI的項目權重比率還是偏重於業績的推廣,新客戶的開發等客戶構面;技術出身的主管,偏重於技術的推陳出新,新產品的準點率等流程構面;行政出身的主管偏重於公司的財務數字或是人員的技能訓練,代表主管都還陷入在自己過往熟悉的工作範圍,缺乏整體經營的觀點,這種經營團隊只能處理現況,未來堪憂。

其次是,主管訂定KPI後,定期的檢討中不知尋找改善點,部門KPI只是每月應付開會,這代表著:

1.主管不了解執行力的重要性,不知道執行是審視團隊最好的改善機會,如何從現有工作的過程中精益求精,百尺竿頭,更進一步,那這個團隊的進步一定很有限;

2.不知從定期檢討找出改善機會的團隊,部屬一定是蕭規曹隨的部屬;凡事但求無過,不求有功。員工就像公務人員得過且過,停滯前進,甚至對現狀十分滿意,自以為是,部門內大家互相保護,最後就形成一個個的小團體或小山頭。員工不求長進,只求明哲保身,不想主動,只是袖手旁觀時,看有想要把事情做好的人,就想看他出錯,因此平時就玩不合作運動,一旦看到非我族類出包,卻是幸災樂禍,部門就如一盤散沙。

最後是年終考核時,最高主管不講求數據與工作表現,還是憑印象分數在調整員工績效,理由是重視公司內部關係的和諧,如此便容易造成公司內人情掛帥,資深員工只要做好與最高主管的關係,考績就不會有問題,縱使有問題也可以去向更高一層的主管哭訴,抱怨自己完全不知道自己的KPI指標是如何被設定的、評核的標準事先並沒有被告知、整個評分基準是有問題的、自己這麼多年的辛苦都被忽視…等,最後變成是推行單位要檢討,為何沒有做好員工的溝通,導致員工不了解評分方式;過程為何沒有公開,因此員工不清楚來龍去脈,往後要先開說明會才可以推行,員工若有蒙受不公平待遇,要能提供可以申訴的管道,種種讓人哭笑不得的結論。

其實,部門主管要能訂定出部門的KPI,這是代表部門主管有規畫力,知道什麼是部門應該要做的,是對的事情;主管訂了KPI以後,能定期的檢討尋找對策,代表主管有執行力,想把該做與對的事情,做對與做好;年終考核時,主管依照員工的績效來考核員工,是在獎勵把對的事,做對與做好的人員。一個團隊如果沒有規畫力,不知道自己是否在做對的事;員工缺乏執行力,不被要求要把事情做對做好;做好的員工不會被公司肯定與獎勵,那除了表示整個KPI的推行上尚未成熟外,也要擔心這公司的發展前途了。

arrow
arrow

    陳漢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