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網路傳閱一篇文章,名為《績效主義毁了索尼》是天外伺郎先生2007年在日本《文藝春秋》1月刊的文章,天外先生是1964年進入索尼(Sony),工作40年,當到了常務董事。這文章主要的論述是認為,索尼衰敗的原因是員工喪失了激情與挑戰精神,而這是索尼實行了績效主義所導致。

文章中所謂的績效主義是指,員工的工作績效和薪酬獎金直接掛鉤,員工會為了拿到更多報酬而努力工作,因此抑制了自發的動機;他覺得員工如果沒有發自內心的熱情,而是出於“想賺錢或升職”的世俗動機,那是無法成為“開發狂人”的。

Sony是從1995年左右開始,逐步實行績效主義,還成立專門機構,制定非常詳細的評核標準,並根據每個人的績效來訂報酬;這造成上司若總是以冷漠的“評價的眼光”來看員工,員工沒有受到信任,就不會向新的更高的目標挑戰了。

文章標籤

陳漢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公司附近最近新開了一家牛肉麵店,午餐時間同仁抱著嚐新的心態去品嚐,但可惜,大家都覺得不怎麼樣。公司方圓幾百公尺牛肉麵店已經有好幾家了,吃來吃去,好像都沒什麼特色,沒能出現一家有好吃到需要排隊的,同仁都覺得這些麵店的老闆,為何不能做得更好呢?還是店老闆覺得生意只要能餬口即可?

在公司的日常工作上,也看到同樣的情況。大家處理手邊的工作,就照著以往的作法,日復一日的執行,譬如收到電話帳單,就填寫付款申請單,簽名蓋章後,送主管簽核,再送請財務付款;每月經手的單據,就按照公司作業流程規定,一一執行,對經手的金額款項,這月是否變得較高或較低,是否有異常,並不在意,當然更不用談思考是否可以簡化了;同樣的,大家在工作為何不多用點心呢?

文章標籤

陳漢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據報導,88%的上班族,想在年後跳槽,而據統計年後轉職主力,以廿五到廿九歲的年輕生力軍為主,其次是卅到卅四歲的職場中生代。就一般人的認知,卅五歲以後,轉職的困難度是越來越高。

過年前後,公司內也有主管異動,由104篩出一些應徵者的履歷,發現四五十歲以上的中高齡的待業人員還不少,這有點顛覆了以往的認知。從這些中高齡待業人員的履歷發現,中高齡待業者,越是在後來幾年任職的公司,在職年數卻有越來越短的現象。與幾位應徵者面談後,發現了幾個狀況:

1.這些中高齡的待業人員,許多都是早期待在台灣資訊電子業或是外商的人員,當這些產業或外商逐步離開台灣,往外移後,已當上課階主管,甚或理階主管的人員,也約莫在40歲左右,在國內的企業已很難找到合適的職位,而且其所要求的職稱與薪資也都遇到瓶頸;因此只能原地踏步,甚至拉長待業時間。

文章標籤

陳漢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年底對部門主管來說,有兩大掛慮的心事,一是部門編列的預算要能讓大老闆買單,二是部屬的年終考績要能讓部屬買單。尤其後者的難度高過前者。原因在於:所有的主管都只想當好人,不想當壞人。

績效面談時,告知部屬考績甲等,十分容易,主管部屬雙方皆大歡喜;但要告知部屬考績丙等,則容易將主管與部屬的關係,陷入緊張的情境。能接受的部屬,心中其實對他感激不盡,如釋重擔;對不能接受的部屬,則需思考如何安撫。尤其,許多公司考績的等第,影響部屬年終獎金的高低甚鉅,甚至影響年度的晉升,茲事體大,執行不易。

員工的績效評核,在企業常見的狀況是,第一階主管當好人,把所屬部屬的考績全部打甲等,讓第二階主管當壞人;若第二階主管也不想當壞人,閉著眼睛簽核後,再往上送,讓第三階主管去當壞人;如此一來,公司內的考績評核結果就會出現一種有趣的現象:總經理被董事會考績打丙等,但各部門經理自評的考績卻是甲等居多;部門主管的考績被打老闆打丙等,但底下所屬人員,大家的自評分數也都是甲等居多;公司年度營業狀況並未達標,但員工的考績還是甲等,中油台電等國營企業,公務人員的考績,就是這種情況。

文章標籤

陳漢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許多企業每年年終,都會做公司的資產盤點。目的在於了解這些列帳的高價資產是否還存在,有無丟失;有些較低價的列管資產,也會幾年就盤點一次,擔心物品不見。不管是列帳或是列管的資產,公司都會登錄資產保管人的姓名,資產若有遺失或蓄意損壞,保管人需提檢討說明,輕者自請處分,重者還需負賠償責任。

        一般公司列帳的資產價值,大概是以耐用年限兩年,價值超過六到八萬元做為標準,高於這金額,公司還會建立固定資產卡,記載購入日期,金額及折舊年限,之後若有保養翻修,整理改良還會逐筆記錄金額。

        對比於一般企業的人才,這項常被稱為公司最重要的資產,若以每月最低工資來計算,加上規定的勞健保等二次成本,大概三個月就可達到列帳資產的標準了,一年的時間,絕對可以列為公司的高價資產,三五年後,價格絕對不輸生產線上的精密設備的價格。

文章標籤

陳漢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灣的企業目前受到最多批評就是缺乏創新,企業要能創新,首先是員工要能創新,但台灣的年輕一代的上班族,感覺越來越缺乏創新的心態。

如何創新,創新的第一個步驟,是先能做現狀的改善,要做現狀的改善就要先有好奇心;何謂好奇心,就是能對目前的工作先問為什麼,為什麼要做,若一定要做,可以接著問,一定要這樣做嗎?

我常會看一下部屬的工作狀況,最常問他們的問題就是,為何要做這件事?一般的反應都是先一副茫茫然的模樣,我想他們心理想的應該是,這不是你要求的嗎?不然我們怎麼會被要求做這些事?不過更多時候,他們回答的答案是不知道。或許這是下面的主管交代的事項,但很顯然的是,很多員工做事都是不知為何而戰,更不用提,為誰而戰了。

文章標籤

陳漢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由於工作關係,遇過不少企業的經營者,或是白手起家者或是富二代或是專業經理人,學歷有博碩士,也有小學沒有畢業;公司經營規模,從每年數百億到幾十億營業額都有,利潤從幾十億到幾千萬都有;底下的主管或幕僚人員,有國內外博碩士,有大學專科生,工作年資有數十年到數年都有。

不管經營規模大小,獲利好壞,我發現要當一個英明的經營者,並不容易。若要列出經營者的條件來,從學經歷,工作經驗到待人處事技能,情緒控管與專業職能,採正面表列的話,洋洋灑灑肯定超過百來項,但若說一定不可以有的毛病,至少以下三大點,我覺得應該是大忌,但台灣企業有這些問題的經營者,卻是不乏其人。

1.不會向部屬說抱歉。目前媒體最常見的照片,應是一些食品公司的老闆,排排站公開道歉的版面,看來好像很虛心受教;但在公司內部,很少看見經營者道歉的場面。

文章標籤

陳漢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許多朋友都屆臨從職場退休的年紀,退休後的生活安排不外是四處旅遊,早晚運動,重學語文,幫忙帶孫兒或到圖書館、醫院當義工。

        有位朋友,以前在資訊顧問業負責業務開發,現在退休後,在一家企業兼職顧問,每周上班兩天,其餘時間則被邀去佛教的道場聽經;就他的描訴,他覺得還蠻享受過程的,他也極用心研讀,倒是他對道場規定,新人必須定期公開對師兄姐們發表聽經的心得,讓他覺得壓力比以往當業務時,對客戶簡報還大。

        還有一位則是從事企管顧問多年的朋友,之前本身就在長老教會做奉獻;退休後乾脆去念神學院,現在當起職業牧師來了。不過他倒是不改企管顧問的職業病,在各地教會宣導,神職人員不要只待在教堂或聚會所,應該要走出教會外部,主動去接觸新客戶,宣揚教義,而不是只在教會內守株待兔,靜待客戶到教會聚會;把企業以客為尊,顧客導向的想法,帶入非營利事業內,真不知是否能被現有的神職人員所接納。

文章標籤

陳漢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外戚,在泰半是家族企業的台商裡,老闆娘或老闆的姻親,被安插在公司財會或採購單位,監督公司的帳目與開銷時有所見。

台商的外戚在上班時不見得有太多的意見,他們的戰場都是在下班之後或假日的家族聚會中;在這些場合,他們講出的不滿,或是道聽塗說的小道消息,效果彷如董事會決議事項,隔天辦公室裡就吹起一股整肅之風,局外的各部門主管都不知道到底發生甚麼事情,又不敢明問,只見各種謠言與耳語瀰漫在空氣中。

外商公司的外戚,一般是由派駐在台的技術人員扮演。由於能力強的一軍都留在母公司坐鎮,因此派來海外的,可說是二軍居多。他們在母公司的位階可能不高,管理經驗也不足,但是就如台灣幹部外派大陸一樣,派駐的海外人員一般都會賦與管理職工作,這時常見的問題就是,這些外派技師,不見得直接對台灣最高主管負責,但是他們因常與老闆一起吃飯喝酒,因此他們的道聽塗說,也可以直通老闆的耳朵,加上派駐台灣的老闆,也極想了解基層的聲音,所以雙方一拍即合,任何聲音都來者不拒。

文章標籤

陳漢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國歷史許多朝廷,皆為宦官,外戚與亂黨所苦。進入民國後,這種現象是否就消失了呢?我相信應該還是存在,因為只要看一下台灣的企業,不管是台商還是外商,只要組織中的最高主管,領導及管理的經驗不足,宦官,外戚與亂黨還是普遍存在,只不過換個樣貌出現而已。

宦官,在台商公司,不外就是那些圍繞在老闆身邊的一些主管,年資有一些,可能是開國元老或是貼身秘書,跟隨老闆多年的人物,除了公事之外,老闆的家事房事,官司投資,甚至老闆親朋好友的婚喪喜慶都需要一起打理。

在外商公司,基本上派駐台灣的老闆都是兩三年一任,因此宦官的背景,就比較不同。以日商來說,基本上要先能講日語,與派駐台灣的日本老闆直接用日語溝通。大多派駐台灣的日本老闆都是初次來台,對台灣的政府法規,客戶,供應商及員工的工作方式,作業習性,做事風格都很陌生;企業這時若無提供專業經理人的協助,就會讓身旁會講日語的秘書或日語翻譯,變成老闆身旁的紅人,而若這些人員擅於投老闆所好,可能就由翻譯變身部門主管,那就形成現代版的宦官了。

文章標籤

陳漢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