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網路傳閱一篇文章,名為《績效主義毁了索尼》是天外伺郎先生2007年在日本《文藝春秋》1月刊的文章,天外先生是1964年進入索尼(Sony),工作40年,當到了常務董事。這文章主要的論述是認為,索尼衰敗的原因是員工喪失了激情與挑戰精神,而這是索尼實行了績效主義所導致。
文章中所謂的績效主義是指,員工的工作績效和薪酬獎金直接掛鉤,員工會為了拿到更多報酬而努力工作,因此抑制了自發的動機;他覺得員工如果沒有發自內心的熱情,而是出於“想賺錢或升職”的世俗動機,那是無法成為“開發狂人”的。
Sony是從1995年左右開始,逐步實行績效主義,還成立專門機構,制定非常詳細的評核標準,並根據每個人的績效來訂報酬;這造成上司若總是以冷漠的“評價的眼光”來看員工,員工沒有受到信任,就不會向新的更高的目標挑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