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CN5102  

網路一篇員工3個月內離職和2年左右離職,差別有多大的文章,把員工離職的原因依經驗分析為:

員工進公司2周離職,與HR的入職溝通有關;3個月內離職,與不能適應工作和工作內容本身有關;6個月內離職,與直接上級有關;2年左右離職,與企業文化有關;3-5年離職,與晉升空間受限有關;5年以上離職,與厭倦和進步速度不平衡有關。

文章標籤

陳漢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G_0595         

        在日商公司上班8年,給我最大的震撼是日本人開會準時的情況。

表定九點的會議,八點五十分所有人大概都到齊,大家坐在預先排定的位置,相互寒暄幾句,時間一到會議就開始;我甚至還遇過提早開始開會的情況,因為所有的人都已經到齊了,大家不是在等姍姍來遲的與會者,而是在等時鐘走到表定的時間,由於等候表定的時間才要開始開會,感覺好像有點愚蠢,所以主席就詢問與會者,是否就提早開始。

文章標籤

陳漢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過年後公司許多部門都出現離職潮,經過員工訪談,發現主要都是部門主管對部屬的工作目標,一開始就沒有共同設定,在工作過程中也沒有定期的溝通回饋;因此讓部屬自我感覺良好,等到年終才發現主管並不認同自己的工作表現,因此憤而離職;另一種狀況是雖有設定目標,但是部屬工作遇到問題時,卻得不到主管的支援,因此只得自力更生,自覺心力耗盡,心灰意冷之下只得選擇離開。

員工的工作目標期初不做設定,以及員工工作過程,主管不做定期的溝通,適時排解員工的問題,是許多主管在部門管理上的兩大罩門。就像參加比賽,不先講遊戲規則,最後也沒有告知選手成績如何評定,但是卻有選手被告知沒有進入決賽一樣,都無法讓參賽的選手接受。

員工的工作目標期初不做設定,原因不外:

文章標籤

陳漢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因為工作的關係,常需要面試中高階的主管。每次面試後,總覺得自己彷彿看了一部部濃縮的人生電影,每部電影可能花了他人二三十年,甚至更久的演出時間,但我卻在一個小時內,學習了許多人生的細節。

印象深刻的有個台北一流學府畢業,一路順遂往上,當到台灣知名連鎖書店資訊部經理,管轄數十人。後因網購興起,連鎖書店面臨經營問題,他只好轉戰大陸的台商電子公司負責資訊及管理工作;但十年過去後,台商電子公司卻逐步縮小規模,他最後也不得不又回台灣。我們碰面時他已經花了三年的時間再找工作,但還找不到自己專長的資訊或管理相關的工作,三年來他只好先待在保全公司上班,薪資待遇除有極大的落差外,他想找的工作也就離他越來越遠。

原因在哪裡呢?歸咎因素當然很多,不過簡短來說,工作職涯要想持續進步,我的體會是必須了解對下列四步驟,定期做功課,一如PDCA的循環。

文章標籤

陳漢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G_2545          常聽到許多主管抱怨,不知道部屬在做什麼事,或是抱怨部屬每天好像很忙,但是主管交代的事情都沒有進度,或是所做的事不是主管想要的。

因此常要求公司人資單位,儘速製作各項管理辦法與作業規範流程,要求每個職務撰寫工作職掌說明書或程序書;或對現有員工進行工作盤點。弄得好像組織各項作業只要有管理辦法與作業規範流程,組織的作業就會變得順暢;員工有了工作職掌與職務說明書,工作成果自然就會呈現;主管要的報告,按照規範進行,時間到了,文件就會出現在主管的桌上似的。

        如果工作職掌說明書有這種功效,那哪裡需要管理,又哪裡需要主管?

文章標籤

陳漢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G_0131          宏碁電腦公司在2013年第三季大虧131.2億元,創下公司成立以來的最大虧損,宣佈成立變革委員會,並由施振榮先生重批戰袍,擔任召集人。此變革已推行一年多,2014年好像略有起色,倒是我並不看好,原因為何?其實可以從下列的角度來看這問題:

  1. 宏碁的大虧損是突然出現的嗎?其實並不是,2011年就開始出現虧損了

  2. 那為何沒人有警惕呢?若是有人發難,那為何沒有任何行動?

文章標籤

陳漢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G_2729           年關將至,許多部門人員開始蠢蠢欲動,高流動率的部門主管開始拉警報,要求人資單位做好留才的工作。人資可以做什麼事呢?人員流動到底是誰的責任呢?

        我常想,公司裡若買了一台百萬元的設備,公司大都會要求部門要指定專人負責維護,每月甚至每周需要固定加油,擦拭保養,有的每天還要做例行的日常點檢;但是對公司的員工,每人年薪可能從五、六十萬元起跳到上百萬元都有,但一般公司並沒有專人負責保養,更不要說每日的點檢了。許多員工可能從進入公司以後,主管就拼命利用,尤其是越好用的部屬,操得越兇,一定要等到有一天這人提出辭呈,才會有人去問他為何要離職。

   大家都知道,機器平常若不保養,使用壽命一定變短;主管若不加以關心所屬員工,只有工作的關係,怎會留得住呢?但要如何關心員工,拉近彼此的距離呢?我覺得下列是主管一定要先做到的三件事。

文章標籤

陳漢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教育訓練一直是許多公司每年預算必列的項目,但是如何確保訓練的成效,卻是人資單位難以回答的問題。老闆常問花這些錢上課,到底有沒有效果呢?但很多公司人資單位的訓練確實就停留在大家起坐一堂,看著投影片,聽講的方式,效果確實令人質疑。

企業不管是內訓或外訓,訓練的目的,不外是想要先改變學員的觀念進而改變其行為,但要如何改變呢?不管是上課或做中學(OJT),一定要有「五到」的過程,也就是眼到,耳到外,同時需搭配口到,手到和心到的作法。

眼到,最典型的作法就是看講義,SOP,或上網自己學習(e-Learning)看影片或看錄影帶。這種學習方式,就像許多公司的走廊,辦公室貼了品質第一,安全至上,顧客至上,愛護環境等海報標語一樣,就想期待公司的產品品質日日進步,工廠事故逐步降低,環境每天整潔嗎?公共場所常見的注意交通安全,廁所內張貼注重清潔或是像大陸推行的文明運動,不要隨意吐痰,不要亂丟垃圾一樣,若沒有搭配其他作法,縱使到處提醒,時時提醒也難有效果。這也是許多公司的品保、環安或稽核單位把工作重心放在貼標語,做宣導,用嘴巴推ISO一樣可笑。

文章標籤

陳漢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年關將至,許多部門人員開始蠢蠢欲動,高流動率的部門主管開始拉警報,要求人資單位做好留才的工作。人資可以做什麼事呢?部門人員流動到底是誰的責任呢?

        一般來說,部門裡頭若買了一台百萬元的設備,公司大都會要求部門裡要指定專人負責維護,每月甚至每周需要固定加油,擦拭保養,有的每天還要做例行的日常點檢;但是對部門的員工,每人年薪可能從五、六十萬元起跳到上百萬元都有,但一般公司並沒有指定專人負責保養的工作,更不要說每日的點檢了。許多員工可能從進入公司以後,主管就拼命使用,尤其是越好用的部屬,操得越兇,一定要等到有一天這人提出辭呈,才會有人去問他為何要離職。

   大家都知道,機器平常若不保養,使用壽命一定變短;部門人員主管若不加以關心,怎會留得住呢?但要如何關心員工呢?我覺得下列是主管一定要先做到的三件事:

文章標籤

陳漢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次接新工作時,我總會對現行一些作業或規定不太了解,為何要這樣做,詢問同仁原因,常常沒人答得出所以然來。有的會告訴你,這是公司早期的規定或是以前主管的指示;你請同仁把規定找出來,同仁又找不出來,也不知道是哪條規定寫的;再詢問到以前主管為何有此指示,同仁常也不知道緣由。

類似的例子,尾牙,想設計高階主管一起上台同樂,就會有人告訴你,最好不要,之前有人去邀請,結果碰了一鼻子的灰;聖誕節鼓勵大家來佈置一下大廳,也會有人告訴你,不要弄了,以前有人提議,被老闆娘責罵了一番。

這也讓我發現,一些公司抱怨員工績效不彰,其實是員工被公司的舊習所制約了。什麼意思呢?就是員工其實能力不錯,也很有工作意願,但是公司的環境在無形中已有一股力量,阻擋員工不要主動做事,或是不要去改變,因為想要改變的人只是自討苦吃;彷彿公司地下有許多潛規則,但不准員工碰觸。

文章標籤

陳漢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